熱門:
緊急擴散!多家銀行被冒充 甚至驚動公安廳發微博
近期,陸續出現多起不法分子冒充銀行事件,涉及包括農行、浦發、華夏等多家銀行。相關銀行接連發聲,提示風險。
冒充農信社發送“釣魚”鏈接
2月22日,廣東省公安廳官方微博“廣東公安”發布消息表示,近日,多地出現不法分子冒充“廣東農村信用社(廣東農信、廣東農商)”向客戶發送短信的新型詐騙手法。
具體來看,這種手法以手機App失效、手機銀行失效、農村信用社手機預留信息已過期等為由,誘騙客戶點擊含有木馬病毒的釣魚鏈接,用戶一旦點擊鏈接并填寫個人信息,賬戶資金將被竊取。





廣東省公安廳提醒,廣大市民如收到此類短信,可登錄12321網絡不良信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進行舉報。

另據“南陽市反虛假信息詐騙中心”2月14日微信公眾號消息,近期,河南省南陽市轄區內發生多起冒充“河南省農村信用社(農商銀行)”名義向客戶發送詐騙短信類詐騙案件,此類案件迷惑性強且涉案資金較大。詐騙分子冒充銀行官方發送短信,以手機存檔信息失效為由誘騙事主點擊含有木馬病毒的鏈接,事主一旦點擊鏈接并填入信息,賬戶資金就會被盜取。

冒用銀行名義開展虛假營銷活動
除了發送木馬病毒鏈接,“李鬼”們還頻頻冒用銀行名義開展虛假營銷活動。
2月20日,浦發銀行發布通告稱,該行近日監測發現數家媒體的自媒體賬號發布冒用該行名義的虛假營銷活動宣傳,內容為通過掃描二維碼下載APP,注冊后連續簽到領取獎品。經核查,該虛假宣傳內容非浦發銀行開展的活動,該行已要求有關媒體刪除相應文章。
浦發銀行提醒客戶注意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和財產安全,不輕信虛假的宣傳內容。對于假冒該行或者該行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浦發銀行也將依法追究其責任。

無獨有偶,2月7日,華夏銀行也在官網發布重要公告,該行近期陸續接到蘭州、保定、鄭州、武漢、長沙、合肥、福州等地區客戶反映,有多家媒體發布了冒用該行名義的虛假營銷活動宣傳,內容為通過二維碼下載該行手機銀行,參與連續簽到活動可領取精彩好禮。該虛假宣傳行為涉嫌侵權。
華夏銀行聲明,請廣大客戶不要輕信虛假宣傳內容。如有客戶因虛假營銷活動、非法網站和APP、詐騙電話或接受其他非法金融服務而受到任何損失,或發現通過冒用該行名義、仿冒該行APP、網站、聯系電話等提供非法金融服務的行為,請及時向當地公安機關舉報。

在今年1月4日,農行泰安分行也對防范冒用銀行名義進行虛假宣傳進行警示。該行表示,某公司存在冒用與該行合作名義進行虛假宣傳的嫌疑。同時聲明,該行業務信息以官方渠道發布為準,其他非官方渠道發布的虛假信息與該行無任何關系。
該行表示,該行依法合規為各金融信息服務、財富管理、投資理財等單位提供正常的開戶和資金結算業務,但并不存在與金融服務外包、財富管理、理財投資類公司有“投資理財、增信擔保、銀行轉貸承諾”等方面的合作關系,該行也未授權任何金融服務外包、財富管理、理財投資類公司使用農行標識進行宣傳。
冒充銀行名義辦理貸款
此外,消費者還需警惕不法分子假借銀行名義套取信息辦理貸款等業務。
2月5日,中山農商銀行發布聲明,提示防范冒用該行名義營銷貸款業務。該行表示,發現有第三方冒用該行名義,自稱是中山農商銀行工作人員或中山農商銀行合作機構,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等方式,實施虛假宣傳等非法行為。該行聲明消費貸款業務以官方渠道發布內容為準。
1月27日,貴州大方農商銀行公告稱,發現有不法分子冒用該行名義以低門檻辦理貸款為由,收取中介費用。該行表示辦理的信貸業務,不收取任何手續費用,且未委托任何第三方或個人辦理該業務和收取中介費。
去年末,民生銀行成都分行針對有關機構或個人冒用銀行名義進行虛假宣傳及涉嫌金融詐騙作出聲明,表示有機構或個人自稱是銀行工作人員或銀行合作機構,通過騷擾電話、微信加好友或發送【XX銀行】冒名短信(短信中可能包含高額度、低利率等誘騙性信息)等方式,實施虛假宣傳或涉嫌金融詐騙等行為。該分行表示,民生銀行產品在該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遠程渠道或柜臺進行銷售,可通過官方渠道查詢。
銀保監會提示風險:
防范不法分子冒用銀行保險機構名義非法集資
今年年初,銀保監會在行業內部下發《關于防范不法分子冒用銀行保險機構名義非法集資風險提示的通知》,稱近期部分理財公司或平臺虛假宣傳與保險公司合作,聲稱投資項目由保險公司擔保,保證投資資金安全。監測發現,相關主體涉嫌虛構投資項目、承諾高額收益、面向公眾募集資金,存在非法集資隱患。其假借金融機構名義增信,一旦爆雷,風險極易向金融機構傳染。
為有效防控應對此類問題,上述通知作出了如下提示:
一是各銀行保險機構要加強輿情監測,持續搜集報刊雜志、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上涉及本機構的廣告資訊信息,發現有假借本機構名義開展非法集資活動的,立即報告監管部門,并視情公開警示風險,發現涉嫌犯罪線索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二是各銀行保險機構要完善內控機制,強化員工、印章、辦公場所管理,嚴防內外部人員利用本機構印章、網點、柜面、交易渠道開展非法集資等非法金融活動,筑牢風險“防火墻”。
三是各銀行保險機構要履行好非法集資監測防控職責,積極開展面向公眾的防范非法集資宣傳教育,加大對賬戶交易、業務辦理中涉嫌非法集資情況的監測識別力度,及時報告可疑線索,切實發揮風險防范“前哨”作用。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
(原標題:緊急擴散!多家銀行被冒充,甚至驚動公安廳發微博…)
(責任編輯:DF398)
關于我們|資質證明|研究中心|聯系我們|安全指引|免責條款|隱私條款|風險提示函|意見建議|在線客服
天天基金客服熱線:95021 / 4001818188|客服郵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務時間:工作日 7:30-21:30 雙休日 9:00-21:30
鄭重聲明:天天基金系證監會批準的基金銷售機構[000000303]。天天基金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請核實,風險自負。
中國證監會上海監管局網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銷售有限公司 2011-現在 滬ICP證:滬B2-20130026 網站備案號:滬ICP備11042629號-1